宿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的皖北宿县区师范学校,1983年升格更名为宿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更名为宿州学院。建校70余年来,学校抢抓发展机遇,2009年获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2015年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2019年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办学特色受到评估专家的肯定;2019年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宿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学校建设发展,《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宿州学院创建宿州大学”。
学校坐落在皖北历史文化名城——宿州市,有教育园区校区、汴河路校区两个校区,占地1146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120万余册,电子图书568万余册。设有15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成人教育在籍生1445人。现有教职工1100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14人、博士230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省优秀教师11人、省教学名师16人、省教坛新秀25人。入选省级科技特派员6人、“特支计划”1人。与省内高校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6人。
学校坚定“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强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现有6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等八大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构建了以工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七大类应用专业群,产生了较好的集群效应。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年均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00多项,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5%。
学校围绕“四个面向”,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大力推进产政学研合作,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共建科研平台、智库、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等,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厅级科研平台,实习实训基地375个。“十三五”以来,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3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收录508篇;出版教材、专著130部;授权国际专利6项、国家发明专利112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余项,多篇咨询报告被省市有关部门采用。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不断优化文化育人顶层设计,建有孟二冬纪念馆、革命传统教育馆、赛珍珠纪念馆、皖北文化艺术馆,获批为安徽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宿州市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基地、宿州市党员政治学习教育基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文化育人办学特色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专家的肯定,学校获批安徽省第四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安徽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
学校与美国、新西兰、马来西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19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签有合作协议,通过教师“海外研修工程”和学生出国交流学习项目,先后选派师生赴国(境)外访学研修、攻读博士学位等150多人次。2019年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项,2019、2020年连续两年高质量完成中美合作“生物技术”本科专业招生。积极推动印尼等国外留学生来校接受学历教育,积极打造“留学安徽”“留学宿州”品牌,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
学校是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安徽省普通高校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高校。学校连续4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连续4次被评为安徽省文明单位,2015年获评为第一届安徽省教育系统文明单位、2019年获评为安徽省首届文明校园。2015-2020年在省委年度综合考核中五次获“好”等次。
学校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深入实施“两步走”创建宿州大学战略目标,着力推进办学效益和办学层次“双提升”,打造皖北高等教育新高地,努力为安徽省打造“三地一区”和宿州市“一城两区三基地”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